close

  晨風
   一、隨著《湖南省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》得到中央正式批覆,全省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的大幕開啟。
  6月底,省級政府機構改革到位;7月底,市州機構改革到位;縣市一級改革年底到位。
  這是中央的決策部署,是省委、省政府給出的“時間表”。
  二、這次改革,“職能轉變”唱主角。
  在我國36年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中,機構改革總是與全面改革相伴相隨。
  轉變政府職能,怎麼轉,朝什麼方向變?
  通俗地講,就是要解決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位、缺位和錯位的問題:“越位”的要退下,“缺位”要補上,“錯位”的要改過來,用好政府“有形之手”、放開市場“無形之手”,完善社會“自治之手”,從而激發市場活力、需求潛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,爭取改革的最大紅利。
  通過角色轉換,最終實現政府職能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、科學管理社會、維護社會公平轉變;實現政府機構及人員編製向科學化、規範化、法制化轉變;實現政府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向規範有序、公開透明、便民高效轉變,真正構建起“法治政府”、“服務型政府”。
   三、轉變政府職能,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。
  全面深化改革,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場最廣泛、最深刻的變革。
  毋庸諱言,在經歷30多年快速發展後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。破解發展難題、化解風險挑戰,掌握發展的主動權、贏得發展的新優勢,根本動力在改革,根本出路在改革。
  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制。
  全面深化改革,迫切要求政府管理層面從微觀轉向宏觀,管理方式從直接轉向間接,管理手段從以行政為主轉向以經濟與法律為主,迫切需要以改革為手段,實現政府職能轉變,用改革實現制度紅利。
  置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鏡像中,轉變政府職能與機構改革其勢已成。
  四、轉變職能,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。
 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,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。
  遵循這一目標,需要政府把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、提供優質公共服務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;需要政府堅持依法行政,規範權力運行,提高政府工作效能,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。
  “政貴有恆,善政必簡”。
  切實履行好政府“宏觀調控、市場監管、社會管理、公共服務”的職能,關鍵還是要靠政府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。
  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引信。
  理順政府職能,釐清政府、社會和市場三者之間的角色定位,構建起三者各居其位而又互為倚靠、各司其職而又守望相助的新型關係,就能為推進更深層次的改革謀好篇、布好局。
   五、“放”和“管”,是助推政府職能轉變的兩個輪子。
  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要義,是做好“放管”結合這篇大文章。
  放權,不是當“甩手掌柜”。“放”是放活,不是放任;“管”要管好,不是管死。
  簡政放權,簡的是辦事流程,放的是權力,要的是辦事效率,留下的是責任。只有把“管得多”轉變為“管得好”,把“管得大”轉變為“管得巧”,才能讓“政之所為”與“民之所需”更好對接。
  所以,簡政放權是改革,加強事中事後管理也是改革。
  只有“放”和“管”兩個輪子齊頭併進,才能走出“一放就亂,一亂就收,一收就死”的怪圈。這是對政府行為模式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。
   六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,要突出解決體制機制弊端。
  俗話說,良馬配好鞍,快船借東風。政府職能與經濟發展,就好比“鞍與馬”、“帆與船”。
  市場經濟條件下,企業好比“候鳥”,發展環境就是“氣候”。“氣候”適宜,就能引來“候鳥”;反之,環境不優,本地企業留不住,外地企業不敢來,二者互為關聯。
  改革因問題倒逼而產生,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。
  行政審批中的“公章旅行”,辦事過程可能遭遇的“索拿卡要報”,寄生職能管理部門之上的“二政府”機構……種種存在於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現象,必須用改革的手段加以根除。
  改革是助推湖南加快“四化兩型”建設,實現“三量齊升”戰略目標,全面實現小康的原動力。
  提升湖南軟實力,必須優化發展環境;優化發展環境,必須轉變政府職能,切實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。
  七、改革是檢驗黨性原則和政治紀律的試金石。
  轉變政府職能,實現政府“瘦身提效、內提素質、強身健體”的目的,需要政府機構的優化。
  機構改革,不是簡單的“按個按鈕”、“換個頻道”,也遠不是撤並幾個部門、調整一批幹部那麼簡單。
  在改革中提升能力,本身就是難度更大的“化學過程”。
  簡政放權是政府自己削手中的權、去部門的利,必須具備“割自己肉”的勇氣和魄力。這是對全省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素養和大局觀的考驗,更是對黨政幹部黨性和紀律觀的考驗。
  無論是轉變職能,還是機構改革,必然涉及到部分幹部個人的切身利益。面對這場改革,是躲避還是引領?,是從口頭上落實,還是在實際中推進?是真心誠意支持改革,還是有條件有保留地對待改革?
  這是一道必答題。
   八、每一次改革,都是主動者贏得主動,擔當者贏得先機。
  目前,湖南正面臨著新一輪發展的黃金機遇期。機遇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,我們等不起,延誤不得。
  經濟總量大而不強,經濟增速快而不優,粗放型發展方式沒有得以根本改變,仍舊是湖南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;發展不充分、不全面、不可持續仍然是湖南最大的省情、最凸顯的階段性特點。
  相比發達省份,湖南存在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,但機構改革滯後,政府職能作用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匹配、辦事效率不高,不能不說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
  識勢者引領潮流,順勢者勇立潮流。
  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是一場務必全勝的硬仗,誰也不可能是旁觀者、局外人。
  湖南一直崇尚“心憂天下、敢為人先”的精神,一直驕傲於“惟楚有才、於斯為盛”。在這場關係湖南富民強省、實現全面小康偉大目標的偉大實踐中,能否做到“敢為人先”,能否體現“於斯為盛”,需要各級幹部有“捨我其誰”的擔當精神,切實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。(執筆人:沈德良)  (原標題: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zdln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